寻觅“民国四大才女”石评梅的足迹
本文作者:晋华
她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结识了李大钊、鲁迅等一批革命先行者;她与高君宇苦恋,留下了一个新文化运动骁勇女将的身影。五四前夕,笔者走进小河村,探寻石家花园里一代才女石评梅的成长足迹——
“梅艳京华香凝故里!”石评梅,“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才华横溢,著作甚丰,是“五四”新文化开创时期的著名女作家。特别是她与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高君宇的生死之恋,令人感叹不已!一个独闯京华的女子,是什么培育了她的精气神呢?或许,就是她的故里,这个有着悠长历史的小河村赋予了这个柔弱女子钢铁一般的性格。评梅祖居石家花园,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物质遗产,更因为有了评梅精神的支撑,显得更加厚重。
“鸡鸣了,我披起衣服起来,草草梳洗后便走出山门,想看看太阳出山时的景致。一阵晨风吹乱了我的散发,这时在烟雾迷漫中又是一番山景,我站在山峰上向四周眺望,觉得天风飘飘,云霞烟雾生于足下,万山罗列,如翠笏环拱,片片白云冉冉飘过,如雪雁飞翔,恍惚如梦,我为了这非人间的仙境如痴如醉……”——石评梅《红鬃马》
石评梅的这段文字描述的就是她在故乡——阳泉市小河村石家花园看日出的景象。五四前夕,花开了,草绿了,笔者乘兴走进有着1600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小河村,探寻华彩遗存的石家花园里一代才女石评梅的成长足迹。
深宅大院 走出一代才女
山村街巷的结构和许多古建筑依然保留着原始的旧貌,彰显着这座文明古村的文化魅力。下车后,远远就可以看到石评梅的雕像,一身五四时期的装束,风度翩翩、飘逸脱俗。沿广场旁走过一弧形的石头长坡,就进入了笔者慕名已久的石家花园。
一进大院,碰到一位身板硬朗、笑容慈详的老者,他自我介绍叫石嵚林,已80岁,是石家的第十四代传人,按辈份叫石评梅姑姑。听说笔者专程来拍摄石家花园,他热情介绍起来:大院始建于清雍正年间,距今已有270多年历史。整个建筑坐落在村南口的西山坡上,坐西朝东,背山面水,是明清典型民居。
石老伯边说边领着笔者一行在大院里参观,穿行在迷宫一般的石家大院,从下而上分别为含清堂院落、三元堂院落、明远堂院落。石家花园主宅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其中窑洞65眼,起脊房112间。前后有9道大门,大门进去有21个小院,上院、下院,前院、后院,院院相连,大门、二门,正门、偏门,门门相通。老院子格局变化有序,活而不乱,以一种宠辱不惊、阅尽沧桑的气度,接纳着纷至沓来的来客。
石家花园有着许多传说,但真正出名却是因为大院里的一位奇女子——石评梅。
在石家花园含清堂,评梅曾生活过的地方,辟有石评梅纪念展馆,从参加反帝反军阀活动、从事女权运动、文学创作、教育教学活动诸多方面介绍了石评梅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并用浓墨重彩详尽地讲述了她与高君宇圣洁凄婉的爱情故事。生于1902年的评梅,学名汝璧,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石评梅自幼便得家学滋养,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先后就读于太原师范附小、太原女子师范,成绩优异。除酷爱文学外,她还爱好书画、音乐和体育,是一位天资聪慧、多才多艺的女性。1919年,“五四运动”将刚刚读完师范的石评梅召唤至古都北京,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毕业后,受聘北京师范附中任女子部体育老师,后曾兼任多职。评梅在京短短几年,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结识了李大钊、鲁迅等一大批革命的先行者,结交了庐隐、陆晶清等一大批文坛挚友,特别是她与山西第一个共产党员高君宇生死苦恋令人感叹不已!然而风华正茂,一缕梅香,却悄然而逝。她26岁的人生轰轰烈烈,有滋有味!既给我们留下了一名新文化运动骁勇女将的战斗身影,又为我们留下了一名风流才女的篇篇绮丽文字,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凄恻动人的爱情绝唱。
石评梅像
石评梅雕像
书香花园 孕育非凡才思
进入石家大院犹如进入了艺术殿堂,那些散见于挂落、雀替、犀头、础石以及门楣、前檐饰品上的砖、石、木“三雕”作品,处处彰显出晋商民宅多子多福、五福临门、耕读传家、富贵平安等吉祥之意。
晋商文化的精神延伸到了大院,当年那些显赫一时的晋商家族无不在不遗余力地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营建一个理想的家园,石家花园里,还有许多匾额、楹联点缀其间。如曹锟题写的“急公好义”,平定知州孔广培题写的“乐善好施”,举人石登元自题的“敬一杆”和“纳翠居”,以及无法考证题书者的“文魁”“福箕延畴”“锺瑞凝晖”“爽挹西山”等等。
更令人叫绝的是,石家花园“院中有园”,院中专辟一处既有书房、绣楼、颐神斋,又有小桥流水、假山鱼池、凉亭游廊的玲珑小花园,石家花园也因此得名。石砌小楼入口处,意味深长地在门楣上镶有石刻“别有人”三字,此处是专供家人尤其是子弟读书、修身、养性之地。小花园旁边有一个百年洗砚池,“洗砚池”三字是以隶体雕刻,至少有200多年历史了。现代女作家石评梅每次回到小河,这里就成了她练字、学画、吟诗以及和年龄相差无几的叔叔姑姑们一起清洗砚台的地方。
评梅正是在这样书香的环境中成长、起步,从小饱经唐诗宋词、经史子集的滋润,孕育出不同凡响的才华。在北京短短6年的创作时间里,她却给后人留下四、五百万字的文学作品。正是从那时起,石评梅开始在《语丝》《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以及她与陆晶清参与编辑的《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游记、小说,其中尤以诗歌见长,有“北京著名女诗人”之誉。她的作品大多以追求爱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为主题,小说创作以《红鬃马》《匹马嘶风录》为代表。她敢于冲破旧制度的束缚,狂笑高歌,长啸低泣,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星空增添了一道耀眼的光辉。
石评梅故居
八旬老人 守护才女祖居
跟着石老伯漫步在这座古老的民居里,犹如在历史中穿行,近300年过去了,石家花园的主人早已更换了好多次,但大院仍然保存得很完整。不得不说,这得益于像石老伯这样住在老院子里的十几户村人对晋商文化的敬畏与对评梅精神的尊重。
说起守护祖居,石老伯更是感慨万千,解放后石家花园经历了一次大的变动,整个花园被分给当时约70户居民。他自记事儿起,一直在院中住着。对于石家大院的每一寸土地,他都是爱惜有加,自觉自愿地维护着祖上传下来的这笔宝贵遗产。笔者随着石老伯来到了他目前的住处,这是一处大院角上旮旯里的老房子,面积不大,生活设施也比较原始,自来水还没有接到院子里。原来他在大院内有一处居于中央宅院,为了村里搞旅游,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评梅,现辟为了石评梅事迹展室。孩子们多次要接石老伯去城里安度晚年,但他为了保护石家花园,甘愿清苦,无怨无悔!
守护祖居的同时,石嵚林老伯还参与编撰《小河石氏族谱》,年轻时他曾在村办企业担任会计。由于他是石家的嫡传后人,且识文断字,赋闲在家后组织续编了石家家谱。在原有家谱的基础上,他把石家各分支的家谱合为一体,进行了增补。石家后人现已分散在周边的十六、七个村子以及全国各地,经过两年半的时间调查走访,如今,家谱上的成员数已经接近3000人。石老伯还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多年来,他用心记录着自己的工作生活经历,大到村里、企业的发展运行情况,小到本人的生活开销账单,都保存了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并汇编成册,《八旬回头望人生》《老伴徐风英》等厚厚的三大本,字字句句都渗透着石老伯的心血,这不能不说是对石氏家族不小的贡献。
最让石嵚林老伯下功夫的,还是对姑姑石评梅的研究。石嵚林对姑姑的最初印象全部来自于他的伯父。石嵚林的伯父和石评梅年岁差不多,石评梅回乡小住时,俩人曾多次谋面。石评梅离世后,石嵚林的伯父曾把石评梅的生前作品及事迹编成册子,给后人讲石评梅的故事,教后人学石评梅的文章。谈起那位未曾谋面的姑姑,除了敬佩,更多的是惋惜,石评梅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思想在当时非常超前,只是因病过早离世而没能更多地把革命思想付诸实践。“往下传的任务已经落到了我的肩上,我们得把她的作品及精神代代传下去。”
北京石评梅与高君宇之墓
石评梅与高君宇雕像
石评梅抄写的高君宇自题像诗句
石评梅微档案:乳名心珠,学名汝璧,字评梅,1902年生人,1928年因患流行性脑炎、蔓延性支气管炎救治无效而逝,年仅26岁。在她去世后,其作品曾由庐隐、陆晶清等友人于1929年编辑成《涛语》(散文集)《偶然草》(小说、散文集)两个集子,分别由盛京书店(后又改由北新书局)和文化书局出版。1984年,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又整理出版了三卷本的《石评梅作品集》。第一卷为散文,收入《涛语》《偶然草》,以及过去未收入的作品;第二卷为诗歌、小说;第三卷为剧本、长篇游记、书信。同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综合性的《石评梅选集》。其研究资料书目有1928年世界日报社出版的《石评梅纪念册》(蔷薇社编)。2012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了《石评梅大全集》,将石评梅最脍炙人口的散文、诗歌、小说、游记、戏剧、书信等作品精选出来,集结成书。
石评梅传封面
电视连续剧《生死之恋》,郭柯宇饰演石评梅,王学兵饰演高君宇
电影《情归陶然亭》剧照,范志博饰演石评梅,辛柏青饰演高君宇
欢迎赐稿!本站邮箱:3786689@qq.com
回复“吕碧城”,阅读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出生于太原的吕碧城
回复“张之洞”,阅读塌方式腐败之后重温张之洞治晋经验
回复“五妹子”,阅读揭密真实的阎锡山堂妹阎慧卿
回复“徐兰森”,阅读阎锡山二太太徐兰森的故事
回复“索尔比”,阅读剽悍人生:在太原出生成长的英国博物学家索尔比的传奇故事
回复“谢泳”,阅读谢泳:山西,从“劳模治省”到“秘书行政”
回复“从维熙”,阅读从维熙:晋善晋美(上)感恩再生之地山西
回复“蒋子龙”,阅读蒋子龙:回忆三十多位作家在五台山的诡异车祸
回复“韩石山”,阅读韩石山:一个人的山西
回复“孔庆东”,阅读孔庆东:山西何止好风光
回复“孔庆东”,阅读孔庆东:常看春意在人间——评点十大元帅之徐向前
回复“林徽因”,阅读林徽因:别样山西
回复“十年砍柴”,阅读十年砍柴:我眼中的湖南和山西
回复“十年砍柴”,阅读十年砍柴:伤心山西——天作孽,还是人作孽?
回复“柴静”,阅读柴静《看见》:山西!山西!
回复“丰饶”,阅读:“山西,贫瘠缔造丰饶”
回复“程人乾”,阅读:“山西人的性格解读”